日前,中铁建设南方公司承建的广深港高铁虎门站站房改扩建及配套工程项目团队在12家单位中脱颖而出,被广州局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所授予2022年度“建设杯”暨“安康杯”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虎门站是京港高铁在东莞市境内的唯一站点,也是东莞市客流量最大的站点。中铁建设南方公司所负责的虎门站站房改扩建及配套工程,主要包含钢结构主体、机电设备、幕墙装饰装修及既有站房改造。工程建成后,虎门站将成为东莞市规模最大的高铁站房,17分钟可到广州和深圳、38分钟直达香港,真正实现“1小时湾区生活圈”。
开工以来,该项目就面临着多单位穿插施工等困难,同时为不影响既有线运行,留给钢结构吊装的“天窗点”仅有夜间的5小时,工期紧张。项目团队采用三班倒方式推进施工,高峰期现场建设者超过1200人,经过81个“天窗点”,圆满完成总重达11962吨钢结构的安装任务。同时,还按期完成钢结构施工、玻璃幕墙施工、金屋屋面施工三大关键性控制节点,获业主单位3次通报表扬。
站房设计理念为“湾区门户,如虎添翼”,从空中俯瞰呈双曲线造型。屋盖跨度达439米,宽约87.15米,钢结构结构种类多达49种,涉及1177个钢构件。同时,虎门站属于“三线交汇”的枢纽站房,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轨、东莞地铁2号线交汇于此,参与虎门站TOD改造相关工程的5家施工单位集中在4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钢结构施工空间极其有限。
建设中的虎门站(谭学林 摄)
站房西南飞翼处,71.5米大跨度钢桁架所在位置被既有高铁站、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基坑包围,除去站台雨棚遮挡部分,现场可用场地仅有170平方米,且是多家单位公用区域,而钢结构吊装至少需要164平方米空间。为攻克该难题,项目团队开展了大跨度飞翼式屋盖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及控制专项课题研究,运用BIM技术构建钢结构模型,专人驻厂三个月跟踪钢材加工情况,现场拼接采用坐标空间定位、多点操控、实体模拟等技术协助钢结构吊装以及焊接定位。中铁建设与所属南方公司两级技术中心,邀请5家钢结构施工单位、5名专家共同参与西南飞翼大跨度钢桁架吊装论证,通过10次讨论、研究、工序模拟,最终确定了在地铁站架设临时胎架、基坑内加固结构顶板作为吊装平台,分节吊装钢结构的立体施工办法,180小时顺利完成15个复杂节点安装。同时在场外租赁场地进行材料堆载及部分钢结构组装工作,按工期计划明确材料进场时间点,制定专项方案定时定人清理材料、疏通道路。
虎门站房造型曲线众多,屋面不规则曲面占比超80%,屋顶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落差达14.15米,两侧有540平方米大落差柳叶状斜坡与波浪造型。为精确控制金属屋面与装饰铝板双曲面的角度变化,项目团队采用犀牛软件深化建模,将精度控制提前到材料加工环节,利用全站仪、高精度激光水准仪把轴线标高、控制点定位到钢结构面,逐块调节装饰铝板,确保33254平方米金属屋面上10434块异形铝板准确拼合,一比一还原设计造型。
目前,虎门站改项目南北站房已进入精装修收尾阶段和既有站房改造施工阶段,正全力冲刺竣工节点。